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發布
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并解讀《連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特點和主要內容(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是我市第一部覆蓋全域全要素、“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從整體上謀劃全市到2035年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是我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將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意義十分重大。
《規劃》指出,在發展目標與空間規模方面,我市將落實國家和省對連云港市的戰略要求,深化“一帶一路”交流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規劃》確定城市性質與核心功能定位為“‘一帶一路’強支點、沿海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美麗宜居山海城市”。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490萬至515萬人,城鎮化率80%;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6.84萬畝。
根據《規劃》,我市將強化“一帶一路”強支點腹地聚合,打造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范項目,強化與中西部城市聯系,將連云港港口打造為共同出???,持續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加速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全面融合,建設長三角港口群北翼強港,銜接落實產業升級轉移,共同打造一批空間高度集聚、產業高度協同、供應鏈高度集約的世界級產業集群。積極參與淮海經濟區建設,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區域協同,強化與蘇魯沿海海洋經濟的協作。
對于市民最關心的各縣區相關規劃,我市將依托連云城區、贛榆城區及4個濱海風情鎮、5個濱海特色示范村,打造濱海風貌城鎮帶,圍繞“活力”“魅力”“實力”三大主題,打造“藍灣百里”美麗生態風光帶,突出海洋、能源、文旅產業特色,打造沿海綠色產業集聚帶。沿海岸線由北向南構建柘汪臨港產業功能協調區、贛榆產業融合與生態功能協調區、連云中央活力與生態功能協調區、徐圩新區—兩灌臨港產業功能協調區;中心城區將延續“向東向?!钡目臻g發展脈絡,進一步發揮城市集聚效應,依托各組團內國家級產業發展平臺,構建連云、海州、贛榆、徐圩四大組團發展格局,強調“組團內部有動力、組團之間有合力”導向,構筑“一灣、兩脈、三核、四組團”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