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新能源發展居全國第47位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2年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中國城市50強。我市位列全國第47位。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港城是江蘇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擁有核電、光伏、風電等多個產業,相關產業工程也在加快推進。
本次榜單調研范圍為所有中國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設區市,胡潤研究院分別對各城市的新能源優質企業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業集聚度、新能源投資熱度集聚度進行信息采集和評分,最終進行綜合匯總并排名。
新能源產業增長有力。近日,筆者來到贛榆區神舟新能源車間,看到現代化的工廠讓人們改變了對傳統光伏產業的印象。該企業黨總支書記兼副總經理李保合告訴筆者,如今,神舟新能源的光伏產品已經遍布全國,并出口到國外市場,有些光伏組件甚至還被送到沙漠,有效支撐國家電網供應。如今在港城,新能源產業風生水起。
加強產業引導。印發實施《連云港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連云港市“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連云港市“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在這些規劃的引領下,港城新能源裝機容量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314.05萬千瓦,增長27.29%。2022年1至12月,全市新能源發電47.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92%。其中,風力發電21.82億千瓦時,增長1.52%;光伏發電19.55億千瓦時,增長48.81%;生物質發電5.64億千瓦時,增長1.15%。
新能源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海州區正大天晴廠區,投資600萬元、年均發電量超過140萬千瓦時的光伏發電站正在緊張地工作。作為連云港市醫藥企業中第一家成規模應用的光伏發電項目,正大天晴的光伏發電站建設安裝在海州廠區車間、高架庫屋頂的閑置面積,年平均發電量超過14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近500噸煤。正大天晴在新能源項目上的運用是港城企業主動推進新能源項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加快該領域項目的創新試點,灌南縣、贛榆區整縣(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加快推進。中核田灣200萬千瓦灘涂光伏示范項目陸上部分已開工,全球最長123米風電葉片在中復連眾成功下線,總投資100億元的東海愛康新能源項目落地東海。
多元化發展可更生能源。全市已并網分布式容量98.08萬千瓦,集中式容量89.15萬千瓦。全市光伏發電開發應用形式多樣,涵蓋了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工商業屋頂光伏、戶用屋頂光伏等多種類型。成功納入2022年省市場化并網光伏發電實施庫項目9個,累計裝機容量126萬千瓦。國信云臺抽水蓄能項目列入國家“十四五”102項重大建設項目庫及國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